潘帕斯高原上的“飞毛腿”-阿根廷TAM坦克(1)

admin2024-04-19 10:01:52

阿根廷西面与智利接壤,北面与玻利维亚、巴拉圭接壤,东面与巴西、乌拉圭相邻,其余国土位于大西洋西侧。由于边境线较长,而国内兵力有限,因此阿根廷陆军非常注重军队机动作战能力。而其地形与道路桥梁均不适合重型坦克,因此阿根廷陆军的主战装备均是轻型或中型车辆,例如阿根廷陆军在二战后早期引进的200辆“谢尔曼-萤火虫”(美制M4A3中型坦克安装英国17磅炮)和350辆美制M3A1半履带式装甲车,随后引进的50辆美制M41轻型坦克和250辆M113装甲车均属此列。而在上世纪60年代,阿美交恶之后,阿根廷向法国人采购的120辆AMX-13坦克、240辆AMX-VCI也属于轻型战车范畴。由于上述坦克的机动性能和火力均差强人意,因此,阿根廷国防部于1973年提出了《TAM坦克招标书》(TAM:TanqueArgentinoNediano,阿根廷中型坦克),要求新型坦克具有70千米/小时以上的最大速度(这在现在来说也属于极为“高端”的要求),火炮口径105毫米以上,最大公路行程500千米以上。在这种高机动要求之下,潘帕斯高原上的“飞毛腿”——TAM坦克应运而生(注:本刊2013年10月曾刊登过应用梅卡瓦MK4坦克技术改进而来的阿根廷TAM2C坦克)。

研制概况

在TAM招标计划实施伊始,阿根廷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流亡海外多年(1955年流亡马德里)的前总统庇隆在特别选举中重新当选为总统。众所周知,庇隆总统与二战前后的德国始终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前纳粹党卫军特种部队头目“欧洲最危险的男人”斯科尔兹内甚至在上世纪50年代初到过阿根廷,并与庇隆总统关系密切,帮助他组建了南美最凶残的秘密警察力量,还担任庇隆夫人的贴身保镖,并至少挫败了一次暗杀阴谋。基于种种原因,庇隆对TAM招标进行了干预,最终西德的蒂森·亨舍尔公司成为了阿根廷TAM新型坦克计划的唯一承包商。

蒂森·亨舍尔公司选定“黄鼠狼”步兵战车作为TAM坦克的底盘基础,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除了“黄鼠狼”步兵战车能够满足TAM坦克的基本性能需求外,还有一条显而易见的原因——“孩子是自家的好”。“黄鼠狼”步战车是蒂森·亨舍尔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舍我其谁呢?1960年1月,联邦德国与两大集团签订了设计与制造履带式步兵战车的合同,这两大集团是:由莱茵钢铁-哈诺玛格(Rheinstahl-Hanomag)公司等4家企业组成的莱茵钢铁集团和由亨舍尔公司与瑞士莫瓦格公司组成的另一集团。后来由于优先发展反坦克炮和多管火箭炮,“黄鼠狼”步战车的研制工作曾一度停顿。1966年恢复研制工作,军方正式提出设计要求。1964年,亨舍尔工厂被莱茵钢铁集团兼并,从此,研制工作大部分由该集团完成。早期的生产合同规定,莱茵钢铁集团的产量为1926辆;马克公司为875辆。1974年莱茵钢铁集团又续订了生产210辆的合同,马克公司的生产总数也增加到975辆。到1975年,该车预订的产量已全部完成,但底盘仍在莱茵钢铁集团的亨舍尔工厂继续生产,用于改装“罗兰德”(Roland)2型防空导弹发射车,直到1983年才结束。基于上述原因,蒂森·亨舍尔选择自家正在生产和推销的“黄鼠狼”步兵战车的底盘,自然是“天时地利人和”之举。

凭借雄厚的实力,基于“黄鼠狼”步战车的底盘与“豹”1A3坦克的炮塔,蒂森·亨舍尔公司于1976年9月制造出第一辆TAM坦克样车,第二年制造出第二和第三辆样车,在德国完成工厂试车后,随即运抵阿根廷进行野外试车和射击试验。该坦克底盘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生产和总装,而炮塔的生产以及火炮和火控系统的组装则在里奥特尔塞罗进行。

TAM系列的生产线从1979年启动,原定计划要建造512辆TAM,包括200辆TAM坦克与312辆VCTP战斗步兵车(可以视为有人炮塔版的“黄鼠狼”步战车)。1983年因财政上的困难只完成了150辆TAM与100辆VCTP。这些车辆是由阿根廷政府于1980年3月成立的TAMSE公司承包制造,70%的零部件在阿根廷生产,剩下30%的部件则是在德国生产。1983年原定外销秘鲁的80辆TAM中已生产的20辆TAM与26辆VCTP因订单取消转交给阿根廷陆军,自此之后,TAM系列的生产一直断断续续。1994年TAMSE公司曾重启了生产线,以120辆的TAM与VCTP以替代阿根廷陆军第二装甲旅的M4坦克。直到1995年,阿根廷陆军总共配备200辆TAM与216辆VCTP与VCPC装甲输送车(并配备了相应的训练模拟器),而1990年原定要开始生产25辆的VCA-155自行火炮,最后在1995年也只完成并移交19辆以及另外50辆VCTM自行迫击炮,其他衍生型包括VCLC、VCA及VCRT因为预算限制始终都没有投入生产。

标签:

最新文章